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中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在参战问题上曾发生“府院之争”。以亲日派头子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派为获取协约国和日本贷款,主张从速参战。以总统黎元洪为首的亲美派主张暂缓参战,以观美国的态度。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担心中国参战会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失去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的机会,曾力阻中国参战。后与英、法、俄订立秘密条约,取得欧洲这几个大国对日本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转而支持中国参战。
1917年 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参战后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扩展资料:
战争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百度百科-协约国
中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的原因:
1、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1914年7月,欧洲的德奥与英法两帮帝国主义之间,忽然爆发了一场国际战争,后来竟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虽然发生在欧洲,但因为战争双方都是白色帝国主义,它就必然牵涉到交战各国在亚非拉澳四洲的殖民地了。
中国那时正是交战两方的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日本是英国的同盟国,因而日本加入了英法一帮,对德宣战。但是日军不用远赴欧洲去参战,而是向在山东半岛的德国租借地开战了。他们不但占领了胶州湾和青岛的德国租借地,甚至把中国整个的山东半岛,也给霸占了。并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时,向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要把中国干脆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就在欧战正酣之时,我国朝野,尤其是对欧战有“研究”兴趣的知识分子和政客,也就发生了中国应否像日本一样的去“参战”的问题了。就在这研究中和辩论的当口,欧战转剧,德国于1917年2月,宣布了它在世界五大洋,各公海中,为封锁协约国的海上物资供应,而实行其所谓“无限制潜艇政策”。这一来就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了(当时美国向欧洲大量出口战争物资,而德国为了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宣布将击沉任何驶向英国的商船)。
美国的对欧政策,本就是偏向于支援协约国的。只因国内德裔公民阻力太大,一时尚需维持中立。待到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政策一宣布,尤其是美国邮轮被袭击之后,美国便于1917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了。美国既然参战了,总统威尔逊也就有各种理由,邀约中国一同参战。
2、中国在一战中获得了好处:
中国参战后,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同时获得协约国许诺:庚子赔款自1917年12月起暂缓五年偿还(俄国仅同意缓还1/3),免加利息;德奥赔款永远撤销(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0.91%,其中德国9000余万两,奥匈400万两);改变《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条款规定的5%固定税率,允许中国提高5%关税;天津周围20里内允许中国暂时驻军,以防范德奥侨民。
扩展资料:
一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中国政府虽曾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到海外参加战争。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的中国劳工,他们在1916-1918年期间被英法两国招募,远赴一战西线战场,协约国称他们为“中国劳工旅(the Chinese Labour Corps)”。他们为一战欧洲战场的大后方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最终,约两万人在苦役、疾病和德军的轰炸中身亡,埋骨异域。
一战结束时,中国人的贡献几乎没有得到承认,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失去了在山东青岛的合法权益。
一战时期中国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他是皖系的代表人物,皖系亲英美,所以中国政府被迫加入了英美主导的协约国联盟,德国战败后,同盟国也就瓦解,协约国就是战胜国,因此中国就属于战胜国。但是由于欧美看不起中国士兵的战斗力,加上中国也没能力远程投放兵力到欧洲去支援,所以采取了用劳工的方式支援同盟国。
整个一战期间,英法俄三国共招募华工30万人,为他们从事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还有为数不少的华工被违约送上战场,在战火中修工事、运弹药、抬担架,沙俄甚至将华工“编为军队,作前线冲锋之用”。战争期间,有约5万华工死亡。
在欧洲的劳工们,不仅要承担艰巨沉重的劳工任务,在后来英法等兵力大损的时候,还要随时上战场,在一战时期,有统计的超过2万人战死在沙场。
明明中国是战胜国,但是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然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会后美国又主导签订了《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这个问题要说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院府之争”! 结果段祺瑞控制的内阁战胜了黎元洪的总统府。 中国加入了协约国一边作战。 没有排除正规军队,只30万华工去做饭,送水! 之后,召开巴黎和会(1919.)中国派出中国近代 最强大的外交团,顾维钧为团长。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结果,外交失败,中国54运动,拒绝签字。
一战时期中国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他是皖系的代表人物,皖系亲英美,所以中国政府被迫加入了英美主导的协约国联盟,德国战败后,同盟国也就瓦解,协约国就是战胜国,因此中国就属于战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