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醉酒讲的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10-07 19:04 人气:0 编辑:春暖旅游网

《贵妃醉酒》的内容简介: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咐碰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纯简升,各齐御筵候驾,但是,唐玄宗车驾竟久候不至。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江妃即梅妃,江采萍)。杨贵妃闻讯哀怨自伤,借酒浇愁。

原剧写杨贵妃酒入愁肠,三杯亦醉,于是春情顿炽,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

剧目角色

杨玉环(旦):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

高力士(丑):唐代宦官,幼年入宫,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剧中高力士为了做老讨好皇上与贵妃,卑躬屈膝,不遗余力地讨好杨贵妃。

裴力士(小生):宦官,剧中伺候杨贵妃,劝阻贵妃注意身体。

天宝年间,天下太平。唐明皇耽于声色,遂派高力士到全国各地采选美女。

高力士自湖广至两粤,倒是选了一些,但不甚满意。无意间听说闽中兴化县有个少女名叫江采苹,不仅貌美无双,而且对诸子百家、涛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高力士让当地官员派专人护送,火速进献京城。唐明皇见江氏果然美如天仙,聪明伶俐,才思敏捷。于是喜动天颜,大赏群臣,三天没有上朝。江采苹自幼喜爱梅花,自号梅芬。来到皇宫,明皇赐名梅妃,并在后花院专门修了梅园。各州府为了逢迎,将上好的梅花快马进呈宫中,好让皇上和梅妃开心。

一日,明皇在梅园宴请诸王。酒过三巡,忽闻宫中笛声嘹亮,仿佛从天上飞来一般。明皇见太子和诸王惊讶不已,于是很骄傲地说:是我新选的梅妃在弄笛。为了在儿子面前显示老子的艳福.他命高力士去请梅妃来和诸王相见。不多一会儿,梅妃如风摆杨柳一般来到梅园。明皇称赞说:梅妃是梅精。她吹白玉笛作惊鸿舞,能使满座生辉。诸王说,那就让我们开开眼吧。

明皇命梅妃起舞。于是梅妃在园中飘飘曼舞起来。果然如紫燕翻飞,如海棠花飘,如梅朵轻盈。舞毕,诸王拍手叫好,纷纷向她敬酒。明皇十分得意,欣赏儿子们那一双双艳羡的目光。

这时,宁王已经喝得大醉。当他向梅妃敬酒时,有意无意间踩了梅妃的绣鞋。梅妃不悦,拂袖向宫中而去。明皇不知何故,怎么也没能挽留住梅妃。

梅妃一脸怒气而去,把个宁王惊得魂不附体。回到王府,他越想越怕。调戏父皇的爱妃,罪该万死。倘若梅妃在父皇面前说他的不是,你就是有千张嘴也辩不清楚。他猛地想起驸马杨回足智多谋,又颇得皇上宠信。宁王马上差人去请杨回来昌烂密议。杨回不愧是智多星,他的脑瓜子转了两转,小眼睛眨巴了几下,伸出两个指头,在宁王耳边低声献了两条妙计。

第二天早朝,宁王双膝跪于殿前,向明皇请罪说:’父皇,昨日因不胜酒力,失错踩了梅妃娘娘的绣鞋,请父皇饶恕。”

明皇正为昨晚梅妃生气而纳闷,此刻听宁王这么一说,心里大不痛快。他看了杨回一眼,平静一下情绪,说:“我若计较起来,天下人会说我看重色貌,而轻于人伦。你既无心,这事就算了,以后多加小心就是。”

宁王叩头谢恩。驸马杨回趁机说:“皇上,我见宫中嫔妃不少,怎么见高力土又在各地选美?”明皇说:’嫔妃是不少,但中意的不多。”杨回说:’我听说寿王妃杨玉环,生得花容月貌,姿色盖世,非人间之女。”

明皇听了不觉愣了一下。寿王真的有此女?可从未听说过。按辈份论,寿王是他的儿子,杨氏是他的儿媳妇。但是,好色之心压倒了人伦之理。明皇一听大喜,立即差高力土到寿王府去取杨玉环。

圣旨难违。寿王不管多么不愿意,只好拱手奉送。杨玉环并不愿侍候皇上,她和寿王十分恩爱,情深意切。寿王和玉环抱头痛哭。谁都知道这一去,夫妻情份从此了断;这一去是生离,也是死别。不过寿王仍抱着些许侥幸:若父皇看不中,杨妃不就回来了吗!

寿王想错了。杨玉环参见明皇时,正值阶前月影横空,宫中银烛高照。在灯月之下,明皇定睛细瞅玉环,就见她肌肤雪白,容光夺魄,丰满而不胖,胜似越国西施。真个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朝想美人,暮想美人,美人果真在眼前。明皇大喜,他决意留下 这个儿媳妇。但他既要堵外人的闲话,又要杨玉环心里转过弯来,于是他让高力土将玉环送往宫中的太真观,去当女道士。明皇赐她道号太真。由于宁王和杨回给他推荐了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明皇重赏他俩。宁王诡计得逞,既免了自己的罪过,又满足了父皇的色欲;而直接受到伤害的,自然是那个无辜的倒霉蛋寿王孝迅则。

不久,明皇为寿王又娶了一房,算是对他的安慰。这个时候,他才心安理得地将杨玉环接到宫中,册封“太真宫女道土为贵妃”。那天傍晚,明皇命乐队奏霓裳羽衣曲,亲授她金钗钿盒,五天没有上朝。有时玉环早妆,明皇亲自给她描眉插花,薄施粉黛,哂笑玩乐,愉悦无比。

宠了杨妃,自然疏了梅妃。一天,梅妃问高力士:“高公公,皇上这些日子怎么没到我宫中来?”高力土不敢隐瞒,说:“娘娘,你还不知道吧,皇上新纳了寿王的杨妃,宠幸无比哩。”

梅妃很有见识。她让宫女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巧棚展,迳直来到皇上的寝宫。只见明皇独自在花阴下站立。梅妃上前见了,说恭喜皇上另有新人。

明皇笑着说:“我偶惹闲花野草,何必提她。”梅妃说:“可叫出来让我们姐儿俩相见。”明皇不得已,一再嘱咐说:“杨妃来时,你可不要生气呀。”梅妃点头。明皇遂让杨妃出来参见梅妃。

明皇为了讨好两个爱妃,便设宴款待她们。美人相见,互为仇敌。先是客气一番,称赞一番;后来两个吟诗作词,暗中讥讽。你笑我太瘦,我骂你太肥。渐渐地,两个人的脸色不那么好看。明皇装着没看见。高力士一个劲儿地在旁边打圆场,讲笑话,也没能把两个美人逗乐。明皇一手挽着梅妃,一手挽着杨妃说:“我今日得了二位美人,正是我们取乐之时,二位见面为什么一定要争吵呢!”

由于梅妃才华出众,性傲情柔,不像杨妃那样会哄会逗,于是杨妃常在皇上面前说她的不是。明皇终日让杨贵妃陪伴,听曲跳舞,饮酒赏花,欢乐无比。

一天,明皇闲步梅园,忽然想起了梅妃。梅妃之美,美在雅,美在文;杨妃之美,美在会哄人,柔情似水,随心可意。好久没见梅妃了,他让高力士着快马去把梅妃接来,并叮嘱说:“你须悄悄地去,不要让杨妃知道了。”

杨贵妃同样精明得很。这些日子,皇上每晚必招她去侍寝。这天,她一直等到深夜,一直等到天亮,始终没见高力士来招她。她问宫女,有知情宫女说:听说昨晚皇上把梅妃接到了寝宫。

杨贵妃十分生气。她同样打扮得花枝招展,怒气冲冲直闯寝宫。大小太监见了,一个个惊得鸡飞狗跳,想拉不敢拉,想拦拦不住。杨玉环自恃娇宠,当面指责皇上,辱骂梅妃,并将皇上所赠的金钗、翠钿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爱之深则惧。明皇既对杨玉环无比宠爱,当然就有几分惧她。他只好让人先送梅妃回,他去劝哄玉环。杨玉环只让皇上宠她一个,不让他身边有第二个女人。她仗着父兄俱为高官,便常常驱使大臣们为她办事。她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权倾朝野;还有边将安禄山认她为干妈;她的两个姐姐皆被封为一品夫人,随意出入后宫,和明皇关系暖昧;她爱吃荔枝,明皇传令岭南官府不分昼夜快马传来。唐明皇排行老三,杨玉环常私下叫他“三郎”。正是这样,当时大诗人白居易说杨玉环是三千宠爱集一身。

这天,明皇嘱咐太监高力士、裴力士在百花亭中摆宴,特邀杨贵妃去陪他赏月观花,抚琴赋诗。

杨贵妃十分高兴,等不到黄昏,她又是洗澡,又是喷香,又是更衣,收拾打扮的时间,比平日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她早早地来到百花亭,满心欢喜地去陪皇上。她漫步在百花丛中,其实心不在花上,不时冲那边张望,看皇上来了没有。那边一有动静,她会快步走去迎接的。

她立在玉石桥上,抬眼眺望天幕,就见一轮明月初上,皎洁如冰轮。桥下有鸳鸯戏水,玩耍自由;一条金鱼朝她游来,摇头摆尾张嘴吹泡,仿佛在向她问好。玉环常见得花儿们鱼儿们比她快乐,比她自在。它们不需要逢迎谁,不需要侍候谁,更不会像她这么孤零零地等人。忽然间,闻得一阵雁叫声。举头看,一队大雁正从头顶上飞过。雁声凄切,哀婉悲鸣,动人情怀。杨玉环心中不免升出天涯此时的愁惆来,要是在寿王身边,决不会有这等苦楚。

见贵妃早早地来了,高力土、裴力士颠儿颠儿地跑过来。贵妃问宴席准备好了没有,乐队到齐了没有,还特别嘱咐说,一会儿圣驾到来,务必早早告诉她,好让她去迎驾。”于是,她继续到各处赏花,眼睛不时瞅亭子外面。玩的时间不短了,夜幕深了,可是还不见皇上的人影。她很焦急,也很纳闷。平日这个时候,皇上该来了;即使被什么事拖延住了,也会派太监来报个消息。怎么今天既不见人来,也没有消息。

贵妃对高力土说:你去瞧瞧。去了半个时辰,高力士终于打听清楚了,他说:“娘娘,万岁爷到梅妃那儿去了。”杨贵妃心里咯噔一下,不相信地问:“你可打听清楚了?”高力士说:“我不仅打听清楚了,还见了皇上停在那儿的宝辇。”

杨贵妃心头涌起一股酸楚,与其说是醋意,不如说是悲哀。每一代皇上即位后,都要派人到各地选美。宫中嫔妃数干,而像她杨玉环这么受宠的,只有她一个。而其他女子,从进宫到老死,恐怕一辈子也难得见到皇上的面。从这一点来说,她是幸运的。但比起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和丈夫朝朝暮暮,耳鬓厮磨,为人妻为人母,她当然感到不满足。身享荣华富贵,但心里没有安全感,说不定哪天会被冷落。而那个当皇上的,想宠幸谁就宠幸谁。夫妻本该举案齐眉,可嫔妃们还得向他下跪谢恩……

想到这里,杨玉环把酸楚进出眼外,为了不让两个太监看到自 己的眼泪,便对高力土和裴力士说:“既然这样,我也回宫去了。”

高、裴二人说:“娘娘,要是皇上一会儿来厂,您不在,如何向皇上交待?”

杨玉环转念一想,也是,他能自由,我可自由不得。这样,难免会连累两位太监。女人就是命苦。干脆,我一面自个儿饮酒,一面等他李三郎。于是她说:“暂且不走了,你们给我斟几杯酒来!”

高力士和裴力士不敢怠慢,让宫女端莱,他们进酒。玉环喝了几杯,不觉头晕脑胀,心里混沌一片。先是儿子的老婆,后为老子的宠妃。人们奉承她,巴结她,走她的门子。她锦衣玉食,身价不菲,可到头来有什么用?其实人生是一场梦。

酒力发作,浑身发躁,她把凤衣脱去,又端起大杯来喝。高力士和裴力士劝她不要再喝了,可她不听,干脆自斟自饮,决心喝它个一醉方休。这时她真地醉了,摇摇晃晃,还要太监们扶她去赏花。什么牡丹花、玉兰花、海棠花、兰花、月季,还有那香气扑鼻的桂花。看鲜花,想自己。观花自怜,满腹愁绪涌上心头。

杨玉环要边赏花边饮酒。高力土和裴力土明白,贵妃娘娘此刻一肚子气,谁也不愿做她的出气筒。他们小心侍候,不敢大意。果然,贵妃一会儿说酒太凉,一会说酒太烫。备的酒都被她喝光了,可她还要,一个劲地催太监们进酒。

高力士和裴力士劝她不要再喝了,小心喝坏了身子。她骂他们是狗奴才,给了他们一人一耳光。她让太监把桌子移到高处,说皇上来时,她能第一个看见。就这样,杨贵妃一直喝到半夜。她真地太醉了,心里苦得很。可她趁着酒兴,要像男人们一样找乐。她摘掉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脱掉裴力土的靴子,穿到自己脚上,学着皇上的样子,大摇大摆地走路。昂首挺胸,目中无人。

一直闹到明月西转,晨星将出,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夜冷、身冷、心冷,她恨不能大哭一场。在太监和宫女的搀扶下,她一步三摇地回到宫中。一路上,她脚下踉跄,心里翻腾着无限哀怨,口中抛出串串醉语:“李三郎,你,你太不够意思了。”

讲的是:唐明皇沉溺美色,抢夺儿妻,封为贵妃,却又宠幸后宫其他妃子,贵妃借酒消愁的故事。大致可分为四段:一,得梅妃;二,夺贵妃;三,宴不至;四,贵妃醉酒;

唐代天宝年间皇帝唐明皇纵情在声色里,让宫中太监高力士到民间征美女。 高力士走遍大江南北,才为皇上选中了一位漂亮的女子,叫做江采萍。她品貌端丽,身材纤细,才华横溢,静于诗词。唐明皇见到她甚是欢喜,大摆宴席,赏群臣。由于江采萍爱梅,唐明皇便在后宫建了一座梅园,赐她称号梅妃。

后来,唐明皇知寿王的妃子杨玉环美艳绝伦,就下令让他把他的妃子送进皇宫侍候自己。寿王不敢违命,只能送来杨玉环。唐明皇仔细品详,见杨玉环是千娇百媚,天生丽质,美艳绝伦,立即赐为贵妃,后来玉环就三千宠爱于一身。

某次,唐玄宗前一日设宴百花亭,要杨贵妃同往赏花饮酒。第二天,杨贵妃抢先在百花亭,备齐美酒佳肴等候皇帝,没有想到唐玄宗车驾竟很久都等不到。等了很久,久久等不到皇上,又听到宫人来报,皇上刚刚宠幸了梅妃。

杨贵妃意识到皇上的心中还有后宫其他的女人,内心一阵拿橘祥酸楚,加上作为女子对情爱的向往,却被心上人辜负的痛苦,只能借酒消愁愁更愁,太监高力士对昔日宠冠后宫的贵妃也只能借酒消愁产生了怜惜,就夸赞贵妃的容貌,安慰她,皇上更爱的还是贵妃,杨玉环喝了一杯又一杯,醉了被扶回寝宫的故事。

资料扩展:

人伍悉物生平: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她的一生可以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又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来概括。

成就: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消搏

评价: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并非红颜祸水。

作品:《赠张云容舞》。

贵妃醉酒》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的拿手杰作之一。

剧情:杨贵妃在百花亭摆宴等候唐明皇,唐明皇却忽然驾转西宫。贵妃失宠,独饮遣愁。

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在广寒宫。玉灶裂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水面朝,啊,在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雁儿飞,哎呀雁儿呀,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此剧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表演色情,格调低俗。五十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毕辩拿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手搭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复旦大学校友。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他的外孙刘遵义教授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遂进入震旦公学。震旦学院肄业。早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创办败行逗《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于右任寓台湾15年,台湾书法风气首次出现察卖碑学压倒馆阁帖的趋势。1964年病逝于台北。于右任墓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书圣”之誉。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海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带拦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国殇》出自屈原楚辞《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国南方的祭歌而创作的一组诗篇,《国殇》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将士的挽歌,所谓“殇”,《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古人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为的阻挠,使亲人分聚、骨肉离散,死后尚不能魂归故里,不得安宁,读来怎能不令人怆然而泪下?诗人借助这两句诗,表达出许许多多和诗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的心:他们魂牵梦萦、心中无法忘却的正是祖国的统一!先生生前见不到祖国的统一,死后还要葬于高岗,向大陆遥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于右任临终之谜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林语堂曾说过:“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于右任与烹饪

饮食烹饪属于文化范畴,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雅士对富有地方风味特色的美馔佳肴给予评价,题词(匾),或吟咏赋诗以述怀,使这些菜点增光添色,身价倍增。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大师、诗人于右任,祖籍陕西省三原县,每次回乡探亲,都要在县城德亭餐馆品尝地方风味菜点。这餐馆有煨鱿鱼丝、干煸鳝鱼、白封肉、疙瘩面;有外形如缕缕金丝盘烧、层层塔楼相叠,口感油而不赋,清爽利口的金线油塔;有由唐代《烧尾食单》中的“见风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的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面膨松,如轻纱、蝉翼,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其味花芳醇香,入口即消,其形玲珑剔透,酷似巧制绫花。于氏对这些菜点的制作技艺和风味特色倍加赞赏。他乘兴为该店挥写了“明德亭”匾额和“名厨师张荣”的题词,从而使这家创建于一九三一年的餐馆,蜚声遐迩,誉满三秦。

一九二一年清明节,他亲临西安东关长乐坊徐仁福开设的徐记稠酒店。这酒店有由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醪槽”演变而来的黄桂稠酒。

当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斗酒三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贵妃醉酒”的酒,就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此酒酒精成分含量为15%,汁稠似乳,色白如玉,入口绵甜清香,酒味浓郁醇厚,饮后口齿流芳。风味独特的美酒使这位书法大师为倾倒,饮后啧啧称赞,即兴挥毫书写了,“徐家黄桂稠酒店”。徐家将之制成牌匾,高悬店门之上,声誉大增,在古城传为佳话。

一九四二年入蜀途中,于右任以陕南宁强县,品尝了县城里著名的王家核桃烧饼。此饼清朝时曾作为贡品,它是以面粉、核桃为主料,配以油、盐等辅料制成的,酥脆油香,回味悠长,营养丰富。于氏食后赞不绝口。随后,这家店生意日益兴隆。

一九四七年夏,陕西师专第一届学生毕业,有关部门组织他们到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东南各省观摩学习。到达南京后,当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闻讯,特意邀请全体师生到他的寓所会见。接着,招呼大家聚餐。在大院之内,花坛四周,摆满了众多的摊担:有凉粉、酿皮、凉面、扯面、醪槽、元宵、甑糕、烧饼、腊汁肉等各种陕西风味小吃,诸色纷呈,香气扑鼻。于氏让大家不拘一格,任意就餐,宛似今日的自助餐。师生们情绪活跃,欢声笑语不断。

饶有兴味的是,在江苏省太湖之滨,灵山下的吴县木读镇,有一家著名的“石家饭店”。店里十大名菜中,有一道菜叫“(鱼巴)(鱼市)汤”。此菜原名“斑肝汤”。系采用太湖特产斑鱼的肝,辅以火腿片、香菇、笋片等,用鸡清汤烧制而成。一九二七年,于氏偕夫人游西湖赏桂,归途中在石家饭店尝了“斑肝汤”,食后,他即兴题诗:“老桂花开天下香,香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鱼巴)(鱼市)汤。对(鱼巴)(鱼市)汤有人分析,于氏是陕西人,对“吴侬软语”听不真切,故误写了。以后,又由于他的书法颇负盛名,加之诗也写得有韵味,“(鱼巴)(鱼市)汤”反而取代了“斑肝汤”而流传至今,在烹饪界传为佳话。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春暖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