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民营企业华为发行2期60亿元的企业债,下午就出来这么个段子。
从这个段子可以简单解读几个信息:
1、市场资方主体对需要融资的民企不感冒;2、三A级的民企也是看不上眼;3、民企融资确实难;4、华为,在这里就不是他们眼中的所谓民企了。
华为,为什么让资本趋之若鹜,来源于华为的牛(时间有限,脑力有限,不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资本的极度信赖!但不可能每一个民营企业都做的像华为那么牛,即使你是AAA!所以大多数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每当民营企业融资(本回答的融资仅指债权融资,不涉及股权融资;民企主要是指中小民企)的时候,资本方估计都要抛出三个问题给民企:
1、企业融资的用途是什么?2、融资的钱怎么还?3、还不上怎么办?然后,资本带着这三个问题来审视民企,如果解决不了2、3问题直接就PASS了。
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够不够“硬”或“牛”:资产规模、收入、现金流、利润、管理、可抵押或质押的资产。
2、资本方,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够对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等产生类似程度的信任感。
3、对民营企业的认可程度和重视度不强,这个不排除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4、资源少,导致融资渠道少、产品单一。
5、资本方的考核和问责机制严格,更注重款项的回收和风险的控制,导致市场不愿对民企放款。
资本的款项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对于这个问题,只想简单的说以上,也不一定正确。
18年的时候东岭写了一篇某个行业的融资问题研究,那个时候查了很多资料,其中有90年代初是资料。那个时候就民企融资就困难,快30年了,现在依然是。
国家的重视,金融的创新,社会的呐喊,民企自身的努力......但感觉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好像也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悟空问答上出现,也许是未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侧面反映吧。
国家出台金融机关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银行上门服务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力加大。
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较为困难,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在资金规模、市场知名度、信誉度等方面与大型国有企业存在差距,导致其在资本市场中融资难度大。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控制较为谨慎,融资意愿不高,也增加了融资难度和成本。另外,民营企业自身的财务结构、信用记录等可能存在不足,也导致了融资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融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等,同时还需要民营企业完善自身的财务结构,提高信誉度和市场知名度来提升融资成功率。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现象,其原因是因为获客难,风控难,风险定价难。但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最富活力,最有潜力、最有创造力,也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是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的重要一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民营企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本文将介绍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银行贷款作为传统的融资渠道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2015年,中国银行业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少商业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产品,降低了融资门槛,简化了审批流程。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
中国债券市场在2015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债券市场成为他们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政府推出了债券市场的创新举措,提高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发行成本,吸引了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
在2015年,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持续火热。不少民营企业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来获得融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到民营企业的融资中,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战略指导。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
创业板和新三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板块,在2015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不少民营企业选择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也加大了对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简化了上市流程,降低了上市门槛。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海外融资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选择。2015年,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在海外发行债券、吸引外国投资等方式来融资。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民营企业的海外融资提供支持和便利。
在2015年,互联网金融继续迅猛发展。不少民营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获取融资。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融资门槛较低,融资速度较快,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和创新。银行贷款、债券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板和新三板、海外融资、互联网金融等各种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政府在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融资渠道的规范和监管。相信在未来,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融资公司(即上市公司)和非融资的公司两者之间相比较而言,融资公司较好。融资公司的相关优点介绍具体如下:
1、融资公司可以获得较多的资金来源:
融资公司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
2、融资公司具有较多的投资者:
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
国家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最缺少的就是资金,民营银行在这其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指责,一方面民营银行与当地市场高度融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足球。二来国家给足了资金政策支持。三来银行内部政策更加灵活,是否农村中小企业或者农牧业发展。中小民营银行就具有大型银行没有的优势
民营企业现行的融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A、银行融资,银行融资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抵押融资,用企业或者企业主的不动产抵押给银行来做融资。
2、信用融资,从企业的良好经营状况、应收账款、年开税票总额等各方面综合考察来给企业做一笔信用贷款。
3、科技融资,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的民营企业可用股权从银行获得高新企业专用额度且有政府贴息。
B、民间资本,如各种私募、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等,以出让公司股权或约定年化利率获得融资。
C、风投,如各种风投公司,看中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成长空间,只接受股权融资。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来已久,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在融资方面问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一系列旨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但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担保能力不足等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仍然很是突出。
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系统不完善,以及金融制度的制约
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而且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即便是固定资产投入也很难取得中长期贷款,使企业还款压力大,倒贷资金成本高,企业苦不堪言。这其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系统和金融制度的制约等的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之一。
1、各商业银行总行对省市等各基层银行的投授权额度受限。商业银行基本都是按照自己内部标准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价和管理,真正符合银行标准的中小企业却很少。各专业行总行对基层行的单笔授权额度很低,而超出该授权的部分就需要到总行审批,总行对企业情况不了解,一笔贷款需要在材料补充方面多次往返,费时费力费钱。这一点东北商业银行体现的更加突出,特别是固定资产贷款基层行基本没有权限,只能多次往返上级行,待通过贷审会具备贷款条件时,企业项目投入或是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期,或是用流动资金垫付导致资金紧张加剧,甚至导致资金流断裂。
2、现行企业资信评估评价制度标准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讲很难获得高级别。目前对企业的资信评估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各商业银行内部评价系统,该系统的标准很高,中小民营企业很少有达到AA级以上的资信等级,多数都在B级徘徊,好一些的企业可以达到BBB级;二是资信评估的中介机构,专业度不同,评价的结果亦不同,关键看指定金融机构的认可度。
3、现行贷款担保制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即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也导致贷款额度受压严重。如信用担保保费高、反担保条件苛刻,在提供反担保条件的前提下担保费率也在2%--4%之间(应该说已经不是信用贷款了);抵押贷款抵押资产抵押率低,个别固定资产的抵押率低于30%,对轻资产模式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若想申请贷款的难度可想而知;还有担保手续繁杂,评估费、资产登记费、公证费、查封费各种费用繁多。
4、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大,导致企业资金成本高。现实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其主要原因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行绝大多数是城商行、或村镇银行等,该类银行提供银行贷款的上浮率最低在50%以上,甚至更高。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如果没有高毛利的产品和项目企业很难持续经营下去。
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通道较窄。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其融资工具主要为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等。直接融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程度要求很高,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只能望尘莫及。而商业票据同样是以商业信用为前提的融资行为。
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1、资金管理能力差。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导致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越滚越小,资金周转速度越来越慢。如某公司假如初始投入流动资金1000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原辅材料400万元,人工和其他费用200万元,合计800万元的应付款全部现款支付;该部分产品生产加工后全部出售后应收货款1000万元,但由于该公司采用赊销的销售策略,允许客户2个月后回款。那么问题来了,公司第一次投入的资金没有收回,也就谈不上资金循环周转,导致第二次应投入的资金总量不够。
因此在资金管理上,一方面要控制各种应付款项的付款额度和付款时间,以买方市场的优势最大可能的延长付款时间,且采用零库存战略,减少这部分资金占用,我们知道应付供应商客户的资金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之一,而且是无息的。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放账时间要短、放账额度要小,应收账款回收的速度要快;有的时候为加速资金回款可以采用现金折扣的方式督促客户回款。
2、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差,资信普遍不高。由于有些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企业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断掉而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商业银行坏账多,不良率不断攀升,中小民营企业借贷业务的风险性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因而很多商业银行不愿给予中小民营企业更多的融资支持。
3、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信息不透明。有些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不止一套,内账、外账等核算账套,有的时候将企业自身都搞糊涂了。当项目启动外部审计机构进场尽职调查的时候,这类企业往往经不起外部审计的审查,项目就中途夭折了。这也是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不愿意介入中小民营企业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需要政府、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和中小民营企业共同发力,否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规范经营、重视管理,方能得到商业银行和资本方的青睐。
不对,企业主要分类: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微型企业。
按组织机构分:工厂,公司,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