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吨的诺克·耐维斯号
伊夫林·马士基,船长397.7米,宽56.4米,高76.5米,45万吨。
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Rotterdam)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口地区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8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和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在荷兰并非第一大城市,但它保持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记录却使它当之无愧地居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与我国的上海港一样,鹿特丹港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港,海洋性气候十分显著,冬暖夏凉,船只四季进出港口畅通无阻。鹿特丹港港区面积80多平方千米,海轮码头岸线长56千米,江轮码头岸线长33.6千米,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2米。鹿特丹港共分7个港区,40多个港池,码头岸线总长37千米,可以停靠54.5万吨级的特大油轮。这里的起重设备应有尽有,大小作业船只500余艘。船只进入鹿特丹港,从来就不存在等泊位和等货物的问题。
从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个大港区,一个是博特莱克港,包括港区及工业区在内占地面积为12.5平方千米。港区内建有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第二是欧罗港区,占地面积为36平方千米。通过疏浚航道后,低潮时最大水深可达22米,可停靠20万吨级的油轮和8万吨级的散货船。第三是马斯弗拉克特港区,占地33平方千米。它是利用沿岸浅滩,经过疏浚而建成的。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人海域达5千米,低潮时,港内水深也能维持在19~23米。上述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
鹿特丹港有着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同时,港口调度指挥也是依靠了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方法。在出海口的荷兰角上有个交通控制中心,建立于16世纪。当初的信号指挥调度已发展成为现在的无线电、雷达和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控制。鹿特丹是荷兰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纵贯东西南北,火车、汽车往来如梭。铁路通往西欧各国各主要大城市,公路也是如此;水陆交通融为一体,确保了鹿特丹的重要地位。鹿特丹港对西欧以及荷兰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鹿特丹港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是它紧临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兴起为鹿特丹港提供了天然的经济腹地;第二归因于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屏障,密切了国际间的往来,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第三是荷兰本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本身也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综观鹿特丹,在其500千米的半径范围以内,居住着近2亿高收入的人口,产业和人口的密集程度超过任何工业区和城市。有利的地理环境是鹿特丹港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船-诺克·耐维斯号是一艘新加坡籍、属於超大型原油运输船等级的超级油轮,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船只与最长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船长超过4200米(一个足球场的长只有100左右),比横躺下来的艾菲尔铁塔还长。在2004年经营业主易手改为现名之前,它又曾被称为海上巨人号、快乐巨人号、亚勒维京号。2004年三月该轮进入杜拜乾坞进行改装工程并改名为诺克·耐维斯号,改装后作为浮动储油与卸油单位,目前正停泊在卡达的夏辛油田做为外海储油用途。其高达825614吨的总承载重量使海上巨人号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巨大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