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环境: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酒店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购买力得到提升,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整体呈上涨走势,其中202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万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41万元。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向好,未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持续增长之势,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消费方式也将升级多样化,对酒店等服务业领域的消费意愿也将随之增加。在经济向好发展以及社会消费意识转变的环境下,我国酒店行业前景广阔。
二、发展现状: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经济型酒店占据主导地位
从酒店及客房档次划分情况来看,我国酒店及客房档次主要以满足大众化需求的经济型为主。据统计,2021年全国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中档(三星级)、高档(四星级)、豪华(五星级)的酒店数量分别为20.4万家、3.1万家、1.4万家、0.4万家,所占比重分别为80.8%、12.3%、5.5%、1.5%。从客房数的具体档次分布来看,全国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中档(三星级)、高档(四星级)、豪华(五星级)的客房数量依次为796.7万间、255.3万间、191.2万间、103.7万间,所占比重分别为59.2%、19%、14.2%、7.7%。
三、市场格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集中度较低
当前我国酒店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较低。2022年,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分别为锦江国际集团、华住酒店集团、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格林酒店集团、东呈集团、尚美生活集团、亚朵集团、德胧集团、逸柏酒店集团、风悦酒店及度假村,这十大酒店集团的客房总数突破了300万间,达到了327.85万间,比2021年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客房增长了8.27%。前十大酒店集团在全国酒店市场中的占有率约24.34%,随着未来大型酒店集团在市场发展中的主导力量增强,其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发展趋势:需求规模持续扩张,连锁化率逐步提升
随着科学研判、分类指导、动态调整、精准防控机制越来越成熟,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呈现复苏态势。在政策推动下,新发展格局中的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剧,这将进一步促进国内酒店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对酒店行业的需求规模将重新积聚和复苏,实现快速扩张。同时,未来连锁化将成为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为31%,相比发达国家的连锁化率,未来我国酒店行业进一步连锁化空间较大。
北京远望楼宾馆、南京华江饭店、秦皇达长城酒店、郑州紫荆山宾馆、武汉创意宾馆……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少区位优势明显、体量大且具有一定程度文化底蕴的酒店资产。
如果只从酒店品牌名称来看,很难将这些各处天南海北的酒店联系到一起。但如果将视线放到他们背后可以发现,他们的实控人都是——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旅发”)。
中国饭店协会披露的2022年中国酒店top50强中,融通旅发首次登榜,并以101家门店20860间客房的表现,位居第24位。
由此不难看出,融通旅发的现状,即规模大,但无品牌力可言。
该公司正在谋求打破这一现状,推出全新品牌标识、整合会员体系。日前还在成都推出“融羿”酒店品牌,迈向市场化运营管理。
做出类似动作的国(央)企酒店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许许多多的“庞然大物”正在跃然于酒店市场,掀起巨大的声浪。
1►融通旅发的“优”与“愁”
2019年5月,融通旅发正式挂牌成立,其作为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功能是整合、投资、运营融通集团旗下的酒店资产项目。
与中国饭店协会数据不同的是,其官网披露,融通旅发旗下融旅饭店共计170家饭店,分布29个省(自治区、直销商)的52个城市,大多集中在北京、广州、成都、南京等主要城市。
相较于其他酒店企业,融通旅发的优势在业内是无可比拟的。
首先,融通旅发背景强大,其背靠的融通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商业类国有独资公司,有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据公开报道,该公司管理经营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等,在各省市基本都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被称为继中国铁路总公司后资产最大的央企。
其次,融通旅发的发展优势在酒店业内是绝对领先的。上述酒店当中,成立50年以上的有28家。其成员酒店大多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例如创建于1953年的杭州华北饭店、重庆红楼宾馆,至今已六十余载的成都望江宾馆等。
同时,旗下酒店在各个城市都是占据着绝对的区位优势。
以北京为例,北京西直门酒店毗邻北京北站,北京天泰宾馆毗邻长安街,东连北京国际金融街、西单商业圈,西邻国家纪委、工商总局、广电总局等国家部委机关,与天安门、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只有咫尺之遥。其他城市的酒店业都占尽了位置优势。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融通旅发很难将旗下酒店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很难想到,北京远望楼宾馆的书画藏品和广州珠江宾馆的富丽堂皇装修是出自同门。
而融通旅发也在力求打破这一现状。
2020年,融通旅发推出酒店业务品牌“融旅饭店”,推出全新品牌标识,统一对外营销形象。在其官网上,称此举标志着酒店业务全面启动市场化、集约化、集团化的运营管控模式。
同时,融旅饭店推出融旅汇会员权益,推出优享卡、银卡、金卡和白金卡,针对不同等级会员提供不同的服务。
不过,本就位处全国各地的酒店资产,想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仍有难度。
首先是标准化与品质参差不齐的矛盾。酒店类型多种多样,主打的风格也各有不同,受众群体也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运营管理,这意味着,盘子越大,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多。
其次,融通旅发作为成立于2019年的公司,基本上是在短期内将百余家高档酒店“塞入”这家公司,工作人员熟悉酒店行业的发展模式,分析各家酒店的特色尚需要时日,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更不是一朝一夕。
融旅汇会员体系更不能靠“任务”标准来衡量,在社交平台上就有用户称,融通旅发发展“融旅汇”会员全靠把营销成本无条件零成本转嫁到各省市酒店员工身上,靠员工用人情发展会员。
最重要一点,融通旅发与其他整合者不同的点,不在于酒店规模和位置等等各项因素,也不在于整合方式与品牌建设路径的差异,而是作为“为军惠军”的窗口,融通旅发旗下不少酒店自建设之初就有着政治服务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从物业建筑、服务标准、人员配置等各个方面均有别于市场化酒店,如何在品牌化的过程中及时转变,是融通旅发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据媒体报道,融通旅发的一些酒店物业或者存量物业还对社会开放,吸引社会投资者来承租经营。但因为军产特殊的房屋性质,在租赁期间及其他一些限制条款上,让一些投资者知难而退。
融通旅发已然开启了品牌化运营的道路,但距其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2►“庞然大物”来袭
需要承认的是,如此巨大体量的酒店集团,倘若形成统一化与标准化运营,在酒店行业必然会掀起巨大的声浪。
实际上,“庞然大物”不只融通旅发一家,越来越多的整合者开始出现。
此前,中国绿发分别与多家国际集团签约,具体合作项目涉及为厦门丽思卡尔顿酒店、千岛湖瑞吉酒店等。如此大手笔的签约,让中国绿发这家隐形央企酒店巨头开始现身。
而据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国资委最新发布的央企名录中,96家央企中共有27家企业开展酒店业务。从品牌建设和门店规模来看,绿发、融通、金茂、保利是央企酒店中的佼佼者。
在各地方,国企酒店资源整合更加频繁。
成立于2018年的山西文旅酒店集团,目前旗下拥有三个酒店品牌;成立于2021年的湖南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酒店业、旅游业、投融资“三驾马车”业务格局;浙旅投酒店集团更名为雷迪森酒店集团,构建了13个品牌矩阵、169家酒店。此外,还有新疆、河南等地也均成立了旅投公司,对当地国企酒店资源进行整合。
与融通旅发的整合路径不同,成立旅投公司,整合酒店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进行招商引资,结合当地文旅资源进行协同发展,成为了地方国企酒店资源整合的一大发展趋势。
实际上,在当前的环境当中,各地整合力量,确实有助于酒店企业在艰难复苏中更好的实现突围。
越来越多的“庞然大物”出现,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这些酒店集团旗下品牌,更多的是深耕本地的“老字号”,深受本地文化影响,能够更好的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无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对于行业而言,“国家队”的入局,无疑带来了标准、品质的标杆,在这一层面看,这为行业整体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
不过,在未来,摆在这些“大家伙”面前的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真正迈入市场化?是否做好准备加入残酷的竞争,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又该如何与当地文旅资源相互扶持,做好协调?文旅集团的未来,是要深耕区域还是迈向全国?
这些问题或许属于未来,但却需要当下思考。
我国旅游发展正在由大众观光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并引导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方向发展!当前,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丰富,"旅游十"、"十旅游"新业态充分显现,推动旅游经济供给侧的深入改革,积极拉动了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的空前热情!旅游消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旅游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西安城市酒店业发展前景最好。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一直以来以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同时,凭借着美食、科技等多重标签叠加效应,西安已经成为一座集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潮流兼具的网红城市。这是近年来高端酒店扎堆涌入西安市场的动因。
茂名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并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 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2020年上半年,很多从事酒店行业的人都对自己现在所处的行业产生顾虑和怀疑,因为疫情导致酒店停业或低成本运营,业绩收入一落千丈。加之国外疫情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入境游到9月仍未全面放开,导致酒店工作者们开始担忧酒店业的未来前景,产生了换工作换行业的念头。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我想通过一些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近期发展趋势为酒店业者们树立一些信心。
首先,据STR官方分享的数据,国内自清明假期开始,酒店业的出租率正在逐步攀升中,截止至7月,国内酒店出租率已经恢复至58%,仅比去年同期的相差13%,说明国内旅游市场的刚性需求很旺盛。
其次,不同星级的酒店的恢复速度对比显示,奢华品牌酒店的实际入住房价ADR逐步攀升的幅度最大,且仅比去年同期低3%而已,说明国内旅游客源的消费能力并没有明显减弱,反而将以往消费在海外的旅游费用转至国内市场,因此形成了这样的房价趋势。
再次,从统计筹开业酒店及新签约酒店项目在今年年初和7月的对比发现,计划筹备中的酒店项目三分之二仍在按原计划进行中,新签约酒店项目的数量继续大幅增加,没有丝毫停滞的现象。这也预示着酒店业的开发商和投资者们均看好中国的内地旅游市场的稳步发展趋势,这些新项目同样也增加未来酒店业的就业岗位。
这些事实均反映出,国内的旅游差旅市场依然在稳步前进,部分城市的业绩进度迟缓也只是暂时的,相信在国家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未来的旅游业和酒店业将会很快恢复到疫情前的盛况,从业者们会凭借智慧创造酒店业的新常态,也会在变革中找到新的发展之路。
获取更多信息,请参考IDeaS中文官网:
https://ideas.com/zh-hans/上海的旅游前景是非常明朗的,具体包含以下三点,第一,现代化的旅游,主要包括外滩等,这样的旅游不仅让游客可以观赏到中国最先进的建筑、文化、科技,还可以不断去丰富游客的眼界。
第二,文化遗址。众所周知,上海是一所百年古城,因此,很多历史遗迹足够吸引广大的游客来此参观,所以综合来讲,上海的旅游前景还是非常明朗的。
这个题目太大,无法三言两语说清。个人认为,主要趋势有:
1*健康概念酒店会逐步增加;
2*顶级高端酒店会减少;
3*观光到度假会进一步发展;
4*节能环保酒店会逐步增加;
5*客人更关注性价比。
从本人管理酒店多年、筹建大型国际品牌酒店(720间客房,10万平米建面)等的经验来分析,以上情况可能会发生。
一、以大型景区为龙头,形成了丰富的就业体系和就业方式,包括住宿接待、餐饮、娱乐、旅游购物、劳务服务等。
二、在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和集散基地,以住宿接待为中心,形成了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酒店集中区等高密度就业区域。
三、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为主,环城度假带已成为旅游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城市居民休闲服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体系,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旅游等。
酒店和餐饮业哪个发展前景更好?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首先应该明确,酒店业主要负责宾馆和餐饮方面!日产越野不包宾馆!从这个角度看,这两个行业都比较不错,广大市民都离不开但是酒店业比餐饮业的范围广发展前途更大!经济效益会更好。